预制水泥排水管环保部昨日正式公布了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—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提出,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(2+26城市)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%以上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%以上的主要目标。
《方案》提出了十一项措施,包括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、加快推进“散乱污”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、加快散煤污染综合治理、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治理、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、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治理、加快推进实施排污许可管理、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、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、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和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等。
10月底前,电力、钢铁、焦化、水泥、玻璃、有色、砖瓦企业和燃煤锅炉均需安装自动监控设施。《方案》对此指出,要做到全覆盖、无遗漏,加强自动监控设施运营维护,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%。
《方案》提出,将加快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。10月底前,需全部完成电力、钢铁、水泥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。今年底前,将完成铜铅锌冶炼、电解铝、原料药制造、农药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。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,依法依规予以处罚。对不按证排污的,依法实施停产整治,并处罚款;拒不改正的,依法实施按日计罚。
《方案》明确,水泥(含特种水泥,不含粉磨站)、砖瓦窑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陶瓷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玻璃棉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岩棉(不含电炉)、石膏板等建材行业,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;
就水泥行业而言,2017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亮丽,水泥价格已经打破以往的“年末涨年初跌”的周期惯例,持续20多个月稳定提升。四大特点显示全国水泥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。
1、全国水泥产量基本持平。截至2017年上半年,全国有水泥企业3465家,其中熟料生产企业46家,含熟料的水泥生产企业1234家,水泥粉磨站企业2173家,水泥配置站企业12家。全国熟料实际总产能20.2亿吨,水泥产能38.30亿吨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 2017年1—7月,全国累计水泥产量13.3亿吨,同比增长0.2%,7月份,全国单月水泥产量2.1亿吨,同比下降0.9%;与上月相比降幅较大,降幅为3.61%。
2、区域市场有增有减。分省来看,有14个省份同比正增长,17个省同比负增长,其中宁夏和西藏以24%和23%的增速位居各省第一和第二位,下滑最大的集中在华北地区:北京、内蒙、天津、河北、甘肃下滑超过2位数。分省来看,有14个省份同比正增长,17个省同比负增长,其中宁夏和西藏以24%和23%的增速位居各省第一和第二位,下滑最大的集中在华北地区:北京、内蒙、天津、河北、甘肃下滑超过2位数。
3、水泥价格大幅回升。3月份后,水泥价格持续上涨,到5月份达到今年最高的354元/吨(P.O42.5含税到位价),全国水泥价格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实现了大幅度的上涨,6月份比去年同期价格高出82元/吨,比1月份也高出16元/吨。虽然6月份进入行业淡季,水泥库容比持续走高,但价格仅出现小幅度回调,平均回调约5元/吨。22个主要熟料输出市场的熟料价格也表现为同比和环比的大幅上涨,到6月份熟料平均市场价格为288元/吨,比去年同期上涨95元/吨,比1月份高出30元/吨,上涨幅度超过水泥价格。
4、利润效益明显改善。1—6月,水泥行业营收4598亿元,同比增长21%;利润333.6亿元,同比增长248%,;销售利润率7.3%,较去年同期提高4.8个百分点;百元资产实现利润2.53元,同比提高1.79元。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超过去年前1—10个月的利润总和,利润率也超过工业平均水平。
二、四大因素预示经济效益可期
尽管少数局部地区水泥市场价格还有下跌,前进路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,但机遇大于挑战,水泥行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逐步稳固,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。综合分析,四大因素将支持水泥行业全年经济实现利润冲击1000亿元,接近历史最好水平。
1、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好转。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平稳走势, GDP同比增长6.9%,呈现“内生需求回暖、供给运行平稳”的特征。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,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主要指标好于预期,质量效益回升。经济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,总体上将会支撑水泥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保持良好态势。
2、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继续加大。截至今年6月底,13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9.9万亿元,开工58个专项、601个项目。日前,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一批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,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提速。7月份,国家发改委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个,总投资1655亿元,这将改善水泥的供求关系,为水泥行业提供了平稳的市场空间。
3、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。1—6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,同比增长8.5%。分区域看,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7252亿元,同比增长8.4%,增速与1—5月份持平;中部地区投资10631亿元,增长16.0%,增速回落0.9个百分点;西部地区投资10991亿元,增长6.8%,增速回落0.2个百分点。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,也为水泥市场回升奠定了基础。
4、错峰生产、环保督查效果持续。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出台了包括“错峰生产”、“环保督查”在内的多项限产措施,客观导致了供给的减少,改善了供需关系,库存水平大幅低于去年。行业通过自律行为减少了恶性的价格竞争,水泥市场价格稳定回升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按市场需求生产成为行业的共识,行业自律、区域市场协调治理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,行业对水泥市场价格的控制力在增强。
基于上述四条因素,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水泥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,维持在24亿吨的总规模。四季度价格将会重新站上高点,价格的进一步回升将带动行业效益继续增长,全年水泥行业利润将突破800亿元,向1000亿的目标发起冲击。